常大主页   • 教务首页   • 一网通办  

学校召开2025年本科教育工作会议

   发布时间: 2025-07-06    访问次数: 23

74日,常州大学2025年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在西太湖校区立艺楼礼堂召开。党委书记徐守坤,党委副书记、校长陈海群,党委副书记黄海燕,纪委书记、派驻监察专员沈新奎,党委常委、副校长李忠玉,党委常委、副校长周刚,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秦义,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薛冰出席会议。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校本科教学督导、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学院全体院领导、专业负责人、教研室(中心)主任、教务秘书、本科生辅导员代表、教师代表、学生代表共计40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由党委常委、副校长李忠玉主持。

学校召开2025年本科教育工作会议

李忠玉主持会议

会议的主题是:坚持守正创新、融合发展、追求卓越,以更大的决心和力度深化改革攻坚、注重内涵提升,更加突出价值引领、产教融合与数字赋能,全面推进一流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提供坚强人才支撑,努力在教育强国建设中走在前、做示范。主要任务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领会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战略部署,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常州大学第三次党代会要求,提出今后一段时期本科教育发展的基本思路、目标任务及主要措施,确保学校一流本科教育建设高起点布局、高质量推进。


教育部区块链技术应用与评测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教育信息化与教学方法创新指导委员会副秘书长,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泉作题为《以数据洞察先机,以智慧赋能教育》的大会专家报告。他提出,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背景下,高校要积极应变、主动求变,以数据洞察先机,以智慧赋能教育。通过深入剖析数智时代高等教育的变革与发展,创新性提出数智时代计算机人才培养的“变与不变”,分享了相关高校加强数据建设、AI赋能人才培养流程的思考和实践。他指出,高校应积极变革“学生目标与能力要求、知识体系、教学方式、教师角色、教育治理模式、评价方式”等要素环节,进一步加强以数据为核心的(智能)决策分析体系、积极打造AI中台等人工智能赋能平台、稳步建立AI风险防控机制,加快推进学校教育数字化治理和人工智能应用,以教育治理全方位数字化转型赋能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


王泉作主题报告



党委副书记、校长陈海群作题为《守正创新 融合发展 追求卓越 谱写一流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的本科教育工作报告。报告全面系统回顾总结了学校自2022年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以来开展的主要工作及取得的重要成绩,深刻分析了当前学校高水平本科教育建设面临的内外部形势及严峻挑战立足学校进入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新发展阶段,对未来学校高水平本科教育的建设进行战略部署:一是全面聚焦培育时代新人,以“思政、平台、文化”一体化夯实培养根基。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常大十红”建设和“三全育人”建设。二是全面聚焦布局优化调整,以“学科、专业、课程”一体化厘清培养路径。加强学科专业前瞻引领、深化专业需求侧改革和升级“通专结合”课程,打造本科人才培养的学术基础与实践框架。三是全面聚焦拔尖创新成长,以“基础、交叉、实践”一体化拓宽培养场域。通过创新复合型拔尖人才培养机制和推动创新实践能力进阶升级,构建拔尖创新人才成长生态。四是全面聚焦教学相融共生,以“教师、教材、教法”一体化强化培养内核。通过健全教师能力提升和发展机制、构建精品教材培育和迭代体系和变革课堂教学模式与学习生态,提高教师教书育人能力。五是全面聚焦人工智能赋能,以“基座、场景、治理”一体化推进培养转型。夯实网络和算力基础设施,打造“人工智能+”育人场景和数字资源,提升数智化教学治理水平。六是全面聚焦质量文化建设,以“制度、行为、价值”一体化贯通培养链条。通过加强质量保障顶层设计、深化质量保障内外评价和打造特色质量文化体系,让质量追求从“制度要求”升华为“文化自觉”。


陈海群作本科教育工作报告


分组讨论中,与会代表围绕科教融汇、产教融合、师资队伍建设等十个主题,结合校长本科教育工作报告《常州大学一流本科教育十年行动计划(2025-2035年)》(讨论稿)《常州大学人工智能赋能本科教育教学实施方案》(讨论稿)《常州大学本科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方案》(讨论稿)三个方案展开深入讨论、集思广益,为学校高水平本科教育建设建言献策。


会上,校领导对2022-2025年度本科教育工作取得的各项成果予以宣读表彰。



黄海燕宣读教师教学获奖名单

沈新奎宣读教学平台、教学名师(团队)获奖名单

周刚宣读专业建设成果名单

秦义宣读教改立项及课程教材建设成果名单

薛冰宣读创新创业教育成果名单


党委副书记黄海燕为公共艺术教育中心、人工智能理论与实践教研室授牌。

黄海燕为公共艺术教育中心、人工智能理论与实践教研室授牌

交流发言环节由教务处负责人主持。


教务处负责人作题为《数智赋能·融合创新·筑基未来:常州大学一流本科教育十年行动计划(2025-2035年)的汇报发言。他从基础、挑战、举措三大维度系统阐述了学校一流本科教育十年行动计划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框架,深入分析了高等教育变革新形势下,学校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学科交叉融合、产教协同育人等关键领域面临的困难与挑战,就思政铸魂育人计划、专业建设跃升计划等八大核心举措进行了具体介绍。


石油化工学院,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阿里云大数据学院、软件学院,机械与轨道交通学院、智能制造产业学院,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能源学院、能源低碳信创产业学院,质量管理与评估中心相关负责人分别以《数智赋能,流程再现:石油化工学院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与实践》《深化产教协同,创新人才培养:国家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的前沿实践探索》《“五链协同,三元融合”双创育人模式创新与实践》《深化“招-培-就”联动机制,全面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从质量控制走向质量文化:概念厘清 问题剖析 建设思路》为题作大会交流发言。


交流发言



最后,校党委书记徐守坤作总结讲话。他表示,本科教育是立校之本、强校之基,是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重要环节,在教育强国建设的新征程中,学校要始终锚定一流人才培养核心定位,紧扣一体化推进产科教协同育人主线,以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为根本导向,坚持产业驱动与体系推进相结合、目标引领与持续改进相统一,系统构建三个坚定发展路径:坚定人才培养自信,办好一流本科教育。一是要培养学生面向未来的能力,在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战略的引领下,强化学生跨界整合、创新突破的认知能力、学科素养和思维品质。二是要有组织加强国家战略急需人才培养,坚持“四个面向”,聚焦急需关键领域,主动对接国家战略需求,优化专业结构、强化交叉融合、推进“四新”建设,培养兼具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战略型人才。坚定产教深度融合敢做榜样寻点破局。学校要把服务高质量发展作为重要任务,把产业中的问题教学化,把产业中的问题科研化,在服务江苏“打头阵、勇争先、走在前、作示范”中发挥更大作用,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战略,积极探索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常大模式逐步成长为高水平地方领军型大学。坚定“以人育人”理念,塑造品格品行品位。激发核心动能,重点构建“名师领衔、团队协作、创新驱动”的教师教学发展体系,以双主体人才机制锻造高水平师资队伍,强化教师育人能力提升,完善教师专业成长发展路径。立足2035教育强国建设目标,学校要深入落实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发展战略,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奋力打造新时代一流本科人才培养的常大模式。


徐守坤作总结讲话



下一阶段,学校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落实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发展战略,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重点围绕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急需,深度聚焦新质生产力发展和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聚势激发产教融合创新动能,推动本科教育工作开新局、谋新篇,全面构建具有常大特色的高水平地方领军型大学一流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新体系,为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贡献常大力量。


分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