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大主页   • 教务首页   • 一网通办  

关于启动2026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工作的通知

   发布时间: 2025-10-27    访问次数: 10

各学院: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法》《教育部关于印发〈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抽检办法(试行)〉的通知》(教督20205号),切实加强我校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的管理,确保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现将2026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组织安排

1.学校启动2026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各学院务必做好毕业论文(设计)的启动布置工作,提前告知师生相关要求,提前公布毕业论文(设计)的标准和要求。制定并公布学院2026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实施细则,明确毕业论文(设计)各环节时间节点,严格按计划组织实施。学校将据此对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过程进行监督和质量监控。

2.各学院应结合实际情况,根据各专业办学定位、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制定本专业毕业论文(设计)的教学大纲,大纲包括毕业论文(设计)课程目标(支撑的毕业要求)、教学内容(支撑的课程目标)和考核标准。

二、系统维护

1.毕业论文(设计)管理系统入口。教师系统入口是学校主页右上角“一网通办”或“教职员工”-“校内应用”版块-“教育教学”类-“毕设管理系统”,学生系统入口是学校主页右上角“一网通办”或“在校学生”-“校内应用”版块-“教育教学”类-“毕设管理系统”,均可统一认证登录

2.所有全日制本科生均须纳入毕业论文(设计)管理系统管理。系统中的学院、专业、班级设置和师生基本信息已更新。如有账号缺失情况,请联系学院管理员添加,管理员一般由教务秘书或实践秘书担任

3.学院管理员根据学院专业安排,在系统“账号管理”目录下“指导教师”栏中,选定教师,勾选“专业毕设负责人”权限,分配负责人管理的专业。同时,各专业毕设负责人组织课题申报、审核、选题等准备工作。

4.请做好对教师、学生以及管理人员的宣传培训指导工作,指导教师如有系统问题可与教务处实践科联系。

三、工作要求

各学院应按照《常州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规范》(常大教202313号)要求,提高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信息化程度,加强毕业论文(设计)的过程管理。

1.严把选题关。选题要坚持“一人一题”的原则,每届学生的选题应避免重复。确需多人合作完成的团队课题,应明确分工,确保每个学生的内容独立并达到相应的工作量。选题应明确选题来源,且须符合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做到难易适中,工作量适当。要紧扣本学科专业的发展实际,推动产教融合,加强校企合作。鼓励学校与常州高新区,溧阳高新区等双高协同合作学院相关专业将解决行业或产业技术瓶颈问题的企业、科研课题转化为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选题。在选题过程中,综合性、创新性以及以实践性工作为基础的毕业论文(设计)的比例不得低于70%

2.落实毕业论文(设计)双导师制。鼓励聘请企业中政治素质过硬、实践经验丰富、理论水平高、责任心强的业务人员担任校外指导教师,参与指导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参与学生的过程考核以及综合成绩评定。选派本专业教师负责协同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掌握研究进度,把控论文质量。受聘的校外指导教师必须具有中级以上的技术职称。

3.加强开题审核。加强毕业论文(设计)过程监督,审核毕业论文(设计)前期材料,审核课题的研究方法、方案及实现途径等是否科学合理,研究内容与研究方向是否与专业相关,是否具有理论或实践价值。

毕业论文(设计)题目一经确定,一般不得更改,确有正当理由需要变更的,须经指导老师审核,并及时在论文管理系统完成更改流程,保证毕设管理系统显示信息与论文上传文档信息一致。

4.规范毕业论文(设计)撰写。学校组织修订毕业论文(设计)模板及规范并及时发布在教务处网站-“资料下载”-“实践与劳动教育科”-“毕业训练”板块。学生应严格按照最新修订的规范撰写毕业论文(设计),确保论文结构完整、层次清晰、学术语言规范。

5.做好过程指导记录。指导教师在毕业论文(设计)的各个环节,都要对学生提出具体的量与质的要求,对每位学生的指导和答疑每周应不少于1次,及时掌握学生毕业论文(设计)进展情况。指导教师对学生的指导记录,由指导教师在毕设管理系统的“流程管理”-“填写指导日志”上传。

6.筑牢学生学术底线。学院要加强对学生学术研究方法的指导和学术道德的培养。实验结果、调研数据严禁伪造、杜绝抄袭,遵循良好的学术规范,坚决杜绝学术不端行为。毕业论文(设计)在答辩前需要进行查重以及AIGC检测,检测报告将作为毕业论文(设计)的成绩评定参考依据之一。对发现学生涉嫌存在抄袭、剽窃、伪造、篡改、买卖、代写等学术不端行为的毕业论文(设计),学校将按照相关程序进行调查,一经核实按照有关法律处理。

7.严把答辩关。毕业论文(设计)必须经过答辩资格审查,在满足所需材料齐全合规,且指导老师同意的情况下方可参加答辩,答辩未通过的毕业论文(设计)需要修改、指导教师审核后进行再次答辩;要规范毕业论文(设计)答辩程序,有条件的专业应聘请校外专家参加毕业论文(设计)答辩。

8.做好毕业论文(设计)信息确认。202461日起,学位授予信息实施即时备案,涉及导师姓名、论文类型、论文题目、论文研究方向、论文关键词、论文选题来源、撰写语种等毕业论文(设计)相关字段,即时备案后原则上不得修改。毕业论文终稿提交环节,学生须再次认真确认论文信息,论文信息同时将用于全国本科生毕业论文抽检,指导老师须加强审核,务必确认正确。自本届起,毕业论文(设计)终稿须提交PDF格式文件。

四、毕业论文(设计)检查

1.学院自查:各学院在答辩前需对毕业论文(设计)开展检查,检查比例为100%检查的内容和重点是论文(设计)的选题意义、内容和水平、工作量饱满度、写作格式和规范性、查重率等。学院自查不合格的论文不得参加当次答辩。

2.学校抽查:教务处在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后期公布抽查名单,并组织评审专家对抽取的毕业论文(设计)进行盲审。盲审结束后教务处及时向学院反馈专家评审意见,评审意见为“合格”或“不合格”。2026届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抽查比例为各专业的2%,具体抽查安排另行通知

专家评审意见为“不合格”毕业论文(设计)不得上报学位评定委员会会议,限期整改后经指导教师把关审核,报教务处复查。复查专家评审意见为“合格”方可参加下一次学位评定委员会会议。

五、毕业论文(设计)评优

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工作结束后,组织开展2026届校级优秀毕业论文(设计)遴选工作(如评选省优论文将从校优论文中依规遴选推荐),具体工作另行通知。

六、其他事项

1.请学院在20251226日前将制定好的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实施细则电子版材料报教务处实践科。教务处、质评中心根据学院的方案进行进度管理及质量监控。

2.请学院在20251226日前将制定好的毕业论文(设计)大纲电子版材料报送教务处实践科备案。

3.各学院应积极为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开展创造更好的硬件条件,加大实验室、校外实习实践基地、图书资料的建设力度。

4.本届毕设工作完成成绩评定截止时间是:202668日。

联系人:李老师;联系电话:863301488148lyx@cczu.edu.cn。 

教务处

2025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