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巡礼】【药学院 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工药结合,为蓬勃发展的大健康产业培养用得上、留得住的应用研究型人才
发布时间: 2024-06-05 访问次数: 22
药学院 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原制药与生命科学学院)成立于2010年9月,是由原化学化工学院制药工程系与生物工程系发展而来。学院现有制药工程、生物工程、药学、食品质量与安全4个本科专业。制药工程、生物工程专业已通过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制药工程专业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江苏省产教融合品牌专业(培育点),生物工程、药学、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为江苏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院现有制药工程、生物化工2个二级学科硕士点,药学、生物与医药2个专业学位硕士点。目前,在校本科生1133人、研究生350人。
药学院 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大楼
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制药工程、生物工程专业)证书
一、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学院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本科教育教学,以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协同推进为保障,构建“三全育人”体系的综合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院党委依托常州大学“红色文化”办学特色,推动红色文化育人工程。学院学生党支部于2022年获首批江苏省样板党支部创建单位。开展的“红色晚自习”等特色活动,受中国教育电视台、江苏教育频道、学习强国等主流媒体报道。涌现出“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提名奖”,“江苏省优秀学生干部”等学生典型。
学院立足常州大学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优势,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通过资源协同,构建全方位的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学院是医药院校课程思政研究协作组成员单位,建设有多门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为拓宽学生视野,加深学生对常州医药产业的了解,学院组织制作了常州市医药产业链系列微课-《寻常之药》。
“三全育人”大思政本科生导师体系
常州市医药产业链系列微课-《寻常之药》
二、提升质量保障能力 健全完善质保机制
学院不断完善教学质量保障机制,形成内外部结合的教学质量评价制度。以OBE理念为先导,以学生学习成效评价为基础,对标各教学环节质量标准,构建由教学监控形成性评价(一重评价)、教学评价达成性评价(二重评价)、目标评价结果性评价(三重评价)组成的专业教学质量保障机制。在人才培养、专业建设和教学环节等各方面全面建设并落实本科教育教学一流质量标准,健全完善质量保障队伍和质保机制,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达成度、社会需求适应度、师资和条件支撑度、质量保障体系运行有效度、学生和用人单位满意度”的持续提升,达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强”的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目标。
专业教学质量保障机制
三、坚持师德师风建设 培育一流师资队伍
学院坚持师德为先、教学为要,制定教师教学工作综合评价办法,从师德师风、教学工作量、教学质量、教学业绩等方面对教师教学工作进行综合评价。坚持将师德师风作为教师素质评价的第一标准,对师德师风考核不合格的实行“一票否决制”。克服唯学历、唯职称、唯论文倾向,注重凭能力、实绩和贡献评价教师,教学业绩涵盖各类教学成果、主参编教材、在线开放课程、指导创新创业项目和学科竞赛等多项内容。学院已形成一支规模适中、结构优化,具有较高素质的师资队伍。现阶段学院专任教师共87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的有44人(其中,外籍院士1人,外籍教授2人),占比50.6%,具有博士学位教师的比例达96.6%,有半年以上境外研修经历的教师比例为51%。教师中,获江苏省“特聘教授”2人,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项目资助4人,江苏省“333工程”第二层次1人、第三层次3人;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3人、优秀骨干教师3人,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江苏省“双创团队”1个,江苏省“双创人才”3人,江苏省“双创博士”8人。2人荣获常州市“龙城十佳教授”, 1人荣获常州市“师德标兵”称号。
四、增强优质教研资源投入 持续加强教学条件保障
学院自办学以来,不断加大条件保障力度,增强优质教研资源投入,建有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多西他赛原料药生产仿真实习”、江苏省药物智造及精准递送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生物医药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江苏省虚拟仿真项目“重组菌发酵生产γ-氨基丁酸虚拟仿真实验”、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连续流技术工程实验室、常州市药品制造与质量控制工程重点实验室、常州市生物医药研发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等教学科研平台,拥有一系列大型精密仪器。学院现有实验、教学场所总建筑面积约12000m²,购置拥有仪器设备4900余台套,价值5300余万元。
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多西他赛原料药生产仿真实习”
学院以教材编写和课程建设为抓手,全面提升一流专业建设,推动拔尖人才培养。学院建设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多西他赛原料药生产仿真实习》。江苏省一流本科课程《制药设备与车间设计》、《重组菌发酵生产γ-氨基丁酸虚拟仿真实验》,江苏省产教融合示范课程《制药设备与车间设计》。2021年学院制药工程专业被软科专业排名列为A类。2023年8月应邀在全国制药工程一流专业建设交流会(太原)上做一流专业建设汇报。在教材专著方面,《制药工程原理与设备》、《生物化学》、《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与案例》、《消毒新技术概论》获批江苏省高等学校重点教材立项。
江苏省高等学校重点教材
五、 产学研协同育人 打造“企业化”创新创业平台
学院积极探索“政产学研用”多元协同“共建、共管、共享”人才培养机制体系,创新工程教育人才培养组织模式,进一步推动开放式办学,强化高校(常州大学药学院 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地方政府(科教城大学科技园、生命健康产业园、江苏中以产业园)、行业协会(生物医药、中国医学装备协会)、企业机构(常州四药、亚邦制药、阳光药业)等多元主体之间的协同育人,全面践行 “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质量理念,明确参与主体的责任和权利,探索“共建、共管、共享”的组织架构和治理模式。在实践教学方面取得积极进展,2022年,制药工程专业入选为江苏省产教融合品牌专业(培育点)。学院加强与地方政府、行业及企事业单位的产学研合作,共同打造合作培养的实践教学平台,与江苏省中以产业技术研究院合作共建的联合生物交叉实验室、与创健医疗合作共建常州大学—创健医疗合成生物学创新研究院、与常州科教城合作共建常州市合成生物产教融合共同体。此外还促进培养与需求对接、科研与教学互动。使学生成为“企业”的一员,促进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提高,发挥平台的引领、带动和示范作用。
“政产学研用”多元协同“共建、共管、共享”人才培养机制体系
六、“德育为先,五育并举” 促进人才全面发展
学院围绕“德育为先,五育并举”进行了许多卓有成效的探索。学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教育引导学生为国家发展,为追求真理而勤奋学习、奋发图强。开展全覆盖的思想引领教育,通过信仰公开课、青年大学习、主题教育、团日活动等开展理论学习共计约545场,利用红色场馆,开展实践学习约15场。学院重视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和综合能力培养,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体育、美育、劳动教育有关政策文件精神,推进体育、美育、劳动教育教学改革。学院2023年累计开展院级活动23项,校级活动4项,覆盖体育、文化、专业、创新创业等多个方面,给学生提供平台,引导全面发展。暑假共组织了33个社会实践小分队,3个获得重点立项,学院获得“校优秀组织单位奖”,累计开展志愿活动13场,累计志愿时长达700小时。
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团队合影
学院主动服务国家对外开放战略,药学专业招收了四个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留学生。制药工程专业与爱尔兰梅努斯大学开展联合办学,合作办学项目每年招生规模为2个班、50人左右,现有在校生183人。学院将国际先进教育理念贯彻落实到人才培养过程中,积极利用国外(境外)优质教育资源(教材、网络课程等),鼓励教师开展双语教学。学院制订了促进和鼓励学生去海外高校游学访问的实施办法,设置专项经费承担部分出访费用以保障该活动持续稳定的进行,共有10名本科生参与英国女王大学“可持续发展”交流学习项目,80名本科生参与哈佛大学learningX 药物研发线上科研项目,1人赴马来西亚马来亚大学交流,强化学生国际视野。
国际交流
七、项目引领,创新驱动 构建创新创业协同育人体系
学院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成立由学院书记、院长任组长的院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制订《药学院 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大学生“挑战杯”和“互联网+”系列赛事项目培育和扶持办法(试行)》。组织编写了“十三五”江苏省高等学校重点教材《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与案例》。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培养方案,聘请校内外双创导师。为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活动提供专门的经费保障和活动场所。学院的科研平台、仪器设备全部对本科生开放。学院创新创业氛围浓厚,在2023年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中,药学院参赛团队在其中表现优异,成功夺得金奖1项、铜奖1项。其中,梅努斯大学本科生杜坤达负责项目《新吲哚菁绿靶向递送系统革新者》过关斩将荣获国际赛道金奖,成为我校首金。建院以来,“挑战杯”共获国赛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创青春”共获国赛金奖3项。“互联网+”共获国赛银奖1项,省赛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大赛共获国赛一等奖6项、二等奖13项、三等奖12项。除竞赛外,学院面向学生全面、全程、全覆盖开展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2023届毕业生考研升学90人(5人出国留学),考研升学率37.34%,其中“双一流”高校录取45人,占录取总人数53.57%。制药192、食品191考研升学率均达到60%,4个宿舍同学全部录取,其中有2个宿舍全部录取“双一流”。在就业学生中,近70%学生在生物与医药相关企业就业,为长三角地区生物与医药产业输送了大批创新型技术人才。
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国际赛道金奖参赛师生合影
药学院 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将以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为契机,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院将坚持以本为本,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通过学科交渗透,工药结合,努力创建特色专业和特色学科,为蓬勃发展的大健康产业培养用得上、留得住的应用研究型人才,努力把学院建设成为国内有较大影响的应用研究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