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巡礼】【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三全三协同”培养新时代高素质环境类专业人才
发布时间: 2024-07-08 访问次数: 35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常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于2022年6月组建成立,先后历经环境与安全工程系(2001年4月-2007年10月)、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2007年10月-2022年6月)。学院拥有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资源与环境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其中,环境科学与工程为江苏省“十三五”、“十四五”重点学科,环境生态学科ESI位列全球前1%。拥有环境工程和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二个本科专业。环境工程专业是国家一流本科专业、江苏省高校品牌专业、江苏省特色专业、江苏省“十二五”高等学校本科重点专业,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学院紧密结合学校行业背景与地方经济发展,注重特色建设,逐渐形成了具有特色和优势的研究领域和方向,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一、坚持立德树人宗旨,构建三全育人体系,强化育人内涵建设
学院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三全育人体系,将思政教育融入全过程,坚持“五育并举”,发展素质教育,以高质量党建推动学院内涵式发展和高水平人才培养。学院始终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一直以来将本科生的教育培养作为主体工作,在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团队建设、课程建设、教学改革等多方面持续推进。建立了学院党政联席会、学术委员会、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及教学督导委员会,构建学院-系部-教研室三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作为开展工作的根本标准,将立德树人的内涵贯穿于教育教学实践中,打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严把德才兼备的选人、用人关,将教书育人作为教师的第一要务,将师德要求作为教师评价的第一标准,实施“一票否决”。学院依据课程特点,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而行,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形成协同效应,切实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通过新生党课、入学教育、学术讲座、课程引导、党团班共建、志愿服务等一系列活动,引导学生牢固树立并努力践行生态文明思想。学院定期召开教育教学专题会议,凝心聚力促进学院高质量发展。通过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强化思想价值引领、夯实基层组织建设等措施,实现了筑牢理想信念根基、提升思政育人本领和发挥榜样引领作用的目标。
二、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学院专业建设
学院现有环境工程和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两个专业。近年来持续推动专业认证和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环境工程专业于2019年均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0年通过工程教育认证。学院坚持本科教育教学的核心地位,通过加强教学平台建设、实验室条件建设,强化校企合作等,积极推进一流本科专业内涵建设,大力促进本科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学院在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中获得了较好的成绩。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3项、二等奖2项;国家级优秀精品教材2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部,入选国家一流本科课程1门,入选江苏省在线课程1门,省级精品(优秀)课程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省部级优秀教材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省级精品教材2项,省级重点教材7项。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夯实人才培养基础
学院师资结构合理,人才梯队不断优化。现有专任教师44人,正高职称18人,副高职称17人,全部具有博士学位。其中,2人为国家级人才,1人为全国环境基准专家,1人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为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8人为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3人为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培养对象,5人为江苏高校“青蓝工程”学术带头人,4人为江苏高校“青蓝工程”骨干教师,2人为江苏省高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带头人,9人为江苏省“双创计划”资助人选,1个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
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新工科导向的环境类专业“三全三协同维”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学院探索和实践高素质环境类类人才培养新机制,创新产教融合理念,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经过不断的探索实践,将“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创”作为教改理念,创立了以“全覆盖动员、全方位优化、全流程管理,科教协同、校地协同、校企协同”为核心的培养模式,形成了基于“三全三协同”专创融合环境安全类工程人才培养体系,取得了一系列人才培养成果。全覆盖动员,发动专业教师、行政职工、学生创业者、校院领导全员参与,实施项目化实战创新创业比赛及训练教育;全方位优化,通过全方位挖掘和充实课程专创融合教育资源,将知识传授与创新创业能力有机融合;全流程管理,采用“导师+项目+俱乐部”全流程管理,构建“师生一体、高低一体、异同专业一体”的融合体系;科教协同,与创新高地和科研院所开展紧密合作,实现资源共享;校地协同,与政府合作建设专业特色鲜明的专创融合实践教育基地,形成一体化链条;校企协同,鼓励企业参与学生双创教育实践,实现校企协同育人。
通过考研动员、考研经验分享、开设考研辅导、配备班主任、聘请高职称辅导老师、院校及专业报考指导和及早进行复试指导等,促进学生考研升学,取得较好成效。此外,学院从2022年推行“考研班”,进一步加强对考研的引导。
五、人才培养成效
近五年本科生考研率连续多年居学校前列,考研录取率保持35%以上,每年均有本生科生进入中国科学院院、985等高校或科研院所进一步升造。近三年,学生获批校级及其以上“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74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2项。累计获得了“挑战杯”国赛金奖3项,银奖1项,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省赛特等奖3项,“揭榜挂帅”赛道国赛三等奖1项;“互联网+”省赛金奖1项,二等奖3项,产业赛道1项。在全国大学生英语词汇挑战赛、英语写作大赛、“LSCAT”笔译大赛、全国大学生生态环境保护大赛等竞赛中均荣获省级以上奖项。本科生发表SCI/EI论文10余篇。
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将以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为契机,以评促建、以评促强,持续提升学院教育教学水平,奋力书写学院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为我国环境科学与工程领域培养卓越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