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巡礼】【城市建设学院】城构梦想,建筑华章

   发布时间: 2024-07-19    访问次数: 43

城市建设学院简介

常州大学城市建设学院成立于202209月,拥有土木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土木水利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现已形成本、硕贯通的人才培养体系。

学院下设土木工程系、工程管理系、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系和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系,拥有土木工程专业(2003年创办)、工程管理专业(2013年创办)、给排水工程专业(1994年创办)及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2003年创办)四个本科专业。学院土木工程专业于2022年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评估(认证),是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江苏省特色专业建设点和江苏省品牌专业建设点;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是江苏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学院紧密围绕绿色建筑、海绵城市、人居环境整治领域,倾力打造绿色、安全、智慧为特色的新时代绿色城市建设发展模式,致力于培养服务于国家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战略的一流专业人才。

一、坚持立德树人、践行三全育人

城市建设学院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健全立德树人机制,坚持育人为基、创新为本,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全面提升学院思想政治工作质量。

学院成立了以书记、院长为组长的三全育人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城市建设学院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建设方案》和《城市建设学院关于三全育人的实施方案》多项制度,促使全院上下在思想上、行动上知行合一,担当作为。

学院领导开展入学第一课讲座

学院贯彻落实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精神,以课程思政建设为依托,把思想政治建设贯穿于专业课程的始末。积极推进课程思政教学建设,修订教学大纲,全课程覆盖。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把增强学生理想信念、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等作为重点任务具体贯彻到专业课程中,与课程毕业达成指标对应,量化完成情况。充分挖掘课程德育内涵和元素,积极打造优秀课程思政示范课。近三年学院教师主持多项校级思政教学研究项目立项并通过学校认定,多门课程认定为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部分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学院努力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建立从大一入学到大四毕业的教学和思政双导师培养机制,构建全周期、全过程育人模式。打造城师导学城建优学”“城建榜样等品牌工程,有效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思想道德素质。

 

城师导学和城师优学活动

学院积极引导学生参与三下乡暑期实践、城建青春汇等社会实践活动,推进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思政教育校内与校外、思政教育阵地线上与线下相结合,落实全方位育人。

 

 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二、推进卓越教学,提升育人质量

1. 立德树人,以本为本,推动一流本科专业建设

学院坚持以本为本,把本科教育放在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把最好的教学资源、最优秀的教师队伍用在本科教育。学院党委重视,院长主抓本科教育及课程建设,高度重视工程教育专业评估(认证)、学科建设工作。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已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评估(认证),并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江苏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江苏省特色专业建设点及江苏省品牌专业建设点;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获批江苏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江苏省特色专业建设点;2023年工程管理专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获得工程教育专业评估(认证)申请受理。

2. 与时俱进,持续改进,优化专业培养方案

学院致力于培养服务于国家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战略的一流专业人才。人才培养方案结合理论与实践,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强调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确保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同时,学院注重培养学术型人才,专业培养方案突出强化学生的理论基础和国际视野,基础课程占比>28%,教学中推行国际教材且60%以上教师具有海外研修和工程实践背景。专业培养方案将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重点培养学生在土木、建筑环境、给排水和工程管理领域的执业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为保证人才培养目标能够国家发展需求相一致,学院各专业持续改进培养方案,形成一年一小修,两年一大修的持续改进机制。

专家学者参与城市建设学院各专业培养方案修订

3. 目标引领,聚焦课堂,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各专业开展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教学模式,促进教与学、教学与科研的紧密结合;调整评价体系,考核方式从以传统考试为主过渡到过程性、多元化的综合评价,实现课程教学由以教为中心以学为中心转变。基于成果导向,推进教学内容改革。

城市建设学院青年教师技艺大赛

4. 以研促教,资源共享,提升科研实践素素养

学院积极鼓励教师引导学生参与创新实验训练与研究。同时,鼓励学生申报各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支持参加包括大学生挑战杯在内的各类学科竞赛。近三年,学院学生获得2023年江苏省大学生土木工程结构创新竞赛模型展示组一等奖和二等奖,5项作品获得第四届江苏省大学生给水排水创新、创业与实践竞赛一等、二等、三等奖,获得第五届江苏省大学生给水排水创新创业与实践竞赛一等奖和二等奖,获得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省赛一等奖,获得第九届中国国际互联网+”省赛二等奖,获得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二等奖和三等奖,获得省职业规划大赛就业高教组三等奖等。

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奖

5. 开拓渠道,加强交流,培养国际视野

学院主动服务国家对外开放战略,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2020年起学院开始招收海外留学生,目前共有6名本科国际留学生在读,均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学院的积极帮助和关怀下,留学生学业成绩均良好。同时,学院鼓励学生出国(境)交流学习,实现国际化人才培养。学院定期组织有意愿出国留学的同学参加项目宣讲并邀请校外专家对有意愿出国留学的学生进行指导。在学院支持下,2023年度5名本科生出国留学,30人次参加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英国女王大学等世界名校的各类游学和研学项目。

学生参加海外交流

三、深化产教融合,着力卓工培养

1. 规范实践教学环节,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学院重视实践教学,对实践环节全过程制定完善的试试规范。针对实验环节规定:学生在老师监督下皆须进行完整的实验操作,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原理、设备、操作过程以及心得。针对实习环节规定:实习老师应提前制定计划书、指导书,经学院教学委员会审核通过后实行;实习结束后学生须提交实习日记和实习报告,实习日记做到一天一记录,实习报告详细总结实习内容。

2. 创新实践教学体系和平台

学院与40余家优质企事业共建实践基地群,充分利用企事业生产、技术、管理及研发平台,实现空间和资源共享;构建基础技能训练、综合能力训练和工程实践训练的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形成工程实践教学模式,构建以产出为导向的实践教学体系和平台。

实习实践基地群名单

3 打造优质实践型教学团队

学院采取内培与外聘并举的实践性教学团队打造策略。学院聘请数十名企业和行业专家作为专业和实践课程的外聘教师,同时积极开展教师培训和交流活动,鼓励教师参与行业实践,将最新的行业动态和技术应用带入课堂。学院与企业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定期举办行业讲座和研讨会,邀请行业领袖和专家来校交流,为学生提供更多接触行业前沿的机会。校外实训实行校内校外双导师制,共同指导和监管学生完成校外实践。以省人才计划,如省科技副总为契机,遴选和造就一批实践型师资力量。

4. 优化教学质量与培养效果评价体系

学院针对实践环节制定全过程、全员评价体系。评价体系包含实习实验内容评价、课程教学辅助评价、实习实践单位评价、实习实践导师评、学生自评等评价环节,同时在评价过程中引入数字化评价工具和平台,实现教学质量和培养效果评价的自动化和数据化,提高评价的效率和准确性。此外,学院加强与校友的联系,定期收集校友反馈,了解毕业生在职场的表现和发展情况,以此作为改进教学和培养方案的重要依据。通过上述举措,学院实践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不断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