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巡礼】【商学院 刘国钧管理学院】文化引领、服务地方、双创赋能,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商学英才

   发布时间: 2024-08-01    访问次数: 35

常州大学商学院始建于1984,以“立德树人,经世致用,商道致远”为使命,秉承“家国情怀,兼济天下”的刘国钧商学(苏商)精神,不断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着力建设国内有地位的商学院。目前,学院拥有工商管理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工程管理(MEM)和工商管理(MBA2个专业学位授权点,拥有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管理、市场营销、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5个本科专业。其中,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入选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和市场营销专业入选江苏省工商管理类重点专业群。工商管理学科入选江苏省“十三五”重点学科(培育)”、江苏省“十四五”重点学科,自2018连续五年在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行榜中位列全国前20%。经过多年发展,学院在育人文化、服务地方、创新创业凸显特色。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探索独特育人文化

学院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深植于中国近代实业家刘国钧先生的爱国精神土壤,以其坚韧不拔的实业家精神为核心,倾力打造独具特色的育人文化体系。学院以开发和传承刘国钧先生为代表的一代爱国实业家的精神文化为使命,启迪和熏陶学生的精神品质,培养他们具备深厚的社会责任感和强烈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命感。

具体实践中,学院紧密围绕刘国钧先生爱国实业家的精神内核,结合商科教育特点,全方位、多层次地塑造学生的爱国情怀、务实态度、创业能力和奉献精神。首先,强化爱国教育。打造以“家国情怀、实业报国”为核心的特色化课程思政体系,引导学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勇担历史使命,做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学院坚持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已实现课程思政改革100%全覆盖;一批课程入选常州大学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构建专业思政大格局。其次,崇尚务实践行。强调理论联系实际,通过课内实验、实训和课外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锤炼学生踏实肯干、严谨务实的专业品质。《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一体化劳动实践》项目荣获2022年度江苏省高等学校劳动教育优秀实践项目一等奖。再次,激发创新创业精神。通过开展丰富的创新创业活动和竞赛,培养学生敢于挑战、勇于创新、坚韧不拔的创业精神。近五年,学生参加相关学科竞赛获得国家级奖项205项,获“互联网+”国赛金奖2项,铜奖1项,获“挑战杯”金奖3项,银奖2项。最后,倡导无私奉献的价值观,通过社会实践和服务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获江苏省高校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铜奖1项,获省优秀社会调查报告1篇。学院团委荣获常州市“五四红旗团委”,获江苏省“三好学生 ”2名,江苏省优秀毕业生1人,江苏省“先进班集体”1个。

以新文科理念为引领,协同育人服务地方发展

对标新文科建设要求,完善协同育人和实践教学机制,以产业学院为平台,整合高校、政府、行业协会、企业机构等多方资源,通过探索实践教学新模式,包括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资源和优化考核方式等系列环节,全方位、全过程、全要素协同提升商科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专业技能、综合能力和职业素养,助力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

首先,学院依托《形势与政策》等通识类课程、《区块链原理与应用》《大数据技术应用基础》《财务云智能》等学科类课程和创客培训等拓展类项目,将基础学科与管理学科、经济学科打通,推动学科内部要素的融通,促进理论知识向实践能力的转化。学院获批国家一流本科课程1门,获江苏省一流本科课程1门,获江苏省教学成果奖1项。其次,基于新文科人才需求,学院通过课堂教学+仿真实习+科研项目三层面动态联动,构建了多个公共基础平台、学科基础平台、专业能力平台、素质拓展平台。最后,学院推进产教融合战略落地,政府、行业协会、企业、院校多方力量共建产业学院,开展了持续有效的新文科人才培养探索创新,探索资源互通流动实现路径促进产教资源使用率。学院与市退伍军人事务局合作成立“常州大学退役军人事务研究院”,与阜阳商会共建“阜商商学院”,与常州市多家新能源企业构建产教融合发展共同体,在人才培养和产学研服务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支持服务。

构建双创教育体系,打造双创育人新范式

学院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坚持“一二三”双创工作法,践行“教研结合、知行耦合、专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以创新创业课程、讲堂、训练、竞赛和成果孵化为主要内容的“五位一体”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依托商科专业优势,积极打造创新创业课程,开展双创课堂教学和项目实践教学。打造“一专业一竞赛”的竞赛格局,持续开展“三创赛”“学创杯”“科云杯”等创新创业竞赛,以赛代练,以赛促学,推动赛事成果转化和产学研用紧密结合。持续开展“奋楫训练营”创新创业培训,提高学生对于竞赛的了解程度和双创能力。聚焦冠名学院特色,举办“刘国钧创新创业论坛”,邀请创业校友分享创新创业经验,邀请创新创业专家担任双创导师指导双创工作及创业项目。近年来,学院共有近十余名毕业生投入创新创业大潮,助力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近五年,学生参加相关学科竞赛获得国家级奖项205项,参加“挑战杯”“互联网+”“创青春”等创新创业竞赛获得国家级奖项6项,其中金奖3项,银奖2项,铜奖1项。获评江苏省五星级“金种子”孵育项目1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