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巡礼】【音乐与影视学院】思政引领、项目驱动、校地融通——创建舞台艺术人才培养新模式
发布时间: 2024-08-06 访问次数: 10
前言
常州大学音乐与影视学院成立于2020年,设有音乐学、表演(戏剧与影视)、舞蹈表演三个本科专业。2021年获批艺术硕士(音乐)专业硕士点,分设音乐教育、声乐、合唱指挥、钢琴4个专业方向。学院以“实践育人”为特色,以课程建设、专业建设为抓手,以社会服务为纽带,以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高水平创新型艺术人才”为目的,探索学科与学科之间、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之间深度融合,创建新的艺术专业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架构政产学研用融合协同的学科交互平台,现已初步形成专业结构与办学模式多维立体的现代化新型舞台艺术学科集群。
一、思政引领,党建护航
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学院党总支充分发挥基层党建的引领作用,及时有效地将党的领导力渗透到日常工作和育人环节,思政引领,党建护航,成效显著。学院党总支打造的“行走的音乐微党课”荣获江苏高校“最佳党日活动”优胜奖、学校最佳党日活动一等奖;学院师生党支部荣获教育部“第四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江苏省首批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
音乐与影视学院师生党支部荣获2024教育部“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
学院通过构建思政育人长效机制,坚持以人才培养为立院之本,将党建工作贯穿于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等各环节,深入推进学院党建思政与学术业务相互赋能,形成了党建与学科专业深度融合,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一融双高”良好局面。
课程思政专题研讨会
二、三全育人,多维立体
学院积极探索“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结合专业特色,逐渐形成“思政+艺术+美育”的育人特色。构建了内容完善、标准健全、运行科学、保障有力、成效显著的“三全育人”工作体系,形成多维立体、特色鲜明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
一是赋能立德树人,筑牢“思想阵地”;二是赋能师生融合,擦亮“组织阵地”;三是赋能实践育人,激活“服务阵地”;四是赋能文化提升,构建“美育阵地”。
学院发挥艺术学科的专业优势,推行“以文育人、以乐育人、以舞育人、以戏育人、以影视育人”的“五艺育人”理念。擦亮“行走的思政课”名片,跑出立德树人“加速度”,谱写立德树人“主旋律”。
以文育人
以乐育人
以舞育人
以戏育人
以影视育人
学院发挥党团引领聚合力,不断优化“党团班一体化”建设。绘制学生工作“五线谱”,打牢思想引领“主题线”,画好成长成才“规划线”,夯实专业提升“能力线”,做实沟通关爱“暖心线”,全力构筑校园“安全线”。学院发挥学工队伍、班主任、专业教师的协同育人功能,全员同向发力,全面助力学生成长成才。构建课程思政大舞台,呈现舞台艺术“活思政”之常大模式。学院结合音乐、舞蹈、表演三个舞台艺术专业“原创、协同、融合”的发展战略,积极打造原创剧目,拓展课程思政艺术实践空间,优化常州公共文化服务质量。
常州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歌咏文艺演出
江苏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音乐会《华乐苏韵》
学院多次被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光明日报》、《新华日报》等国家顶级媒体报道。
三、以本为本 强化应用
学院以本科教育教学为主导,狠抓日常教学管理、实践教学运行、产教协同育人、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质量督导、教学改革研究等工作,全力促进本科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学院遵循艺术教育的特殊规律,强调产出导向,强调学术型与舞台应用型双向发展、技能型与学术研究型相互渗透;强调人才培养的目标一定要能够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同时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围绕高水平学科建设,打造原创剧目,讴歌常州三杰精神的原创小歌剧《觅渡》已获得2023年度国家艺术基金立项(编号:2023-A-02-012-134)
弘扬“大运河文化”的原创诗话剧《月亮与烟火》入选2023大凉山国际戏剧节展演,并获得2023年江苏省大学生戏剧展演一等奖
舞蹈团原创讴歌革命先烈瞿秋白的群舞《足迹》在2023年江苏省文艺大奖·第八届舞蹈奖获创作铜奖
学院为师生参加比赛、展演、重大社会活动提供大力支持,以赛促学,倾力打造高水平专业实践平台,开拓视野,提升能力。学院艺术团在2020年11月第六届江苏省大学生艺术展演专业组中获得特等奖2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优秀创作奖3项;在2023年11月第七届江苏省大学生艺术展演专业组中获得特等奖1项、一等奖6项、二等奖1项,优秀创作奖5项,实现了获奖领域和获奖数量的新突破。
四、教育教学 质量为重
学院始终将人才培养质量视为“生命线”,将教师能力提升作为保障本科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学院根据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学科发展需求,有计划地开展各种教研科研活动,强化教研室工作职能;在教师教育、团队建设等方面,主动交流,积极磨合,加强领导与教师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专业与专业之间互动性与融合性,为建设一支“专业多元化,内涵一体化”的高质量师资队伍打下基础。
学院建立师徒结对制度,大力推进青年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提升;为理论教师设立“希声讲堂”、为技能教师提供“大师面对面”平台,通过公开课、邀请国内外艺术家、教育家举办大师班、学术讲座等形式,促进本科教育教学师资水平整体提升。
学院强调人才培养质量,对毕业论文(设计)选题、开题、答辩等全过程实施严格管控,论文选题的内容逐渐丰富,选题的范围、内容、体裁、角度等都在逐年优化,从单一到丰富、从宏观到具体、从理论到实践、从平面到多维,体现了舞台艺术专业集群的优势与特色。除毕业论文以外,毕业音乐会、表演毕业大戏、舞蹈毕业汇报作为毕业设计的另一形式,鼓励具备一定专业能力的学生开办技能专场,使毕业论文(设计)环节成为本科专业办学水平的检验平台,同时也是呈现理论研究联动应用研究的综合学术平台。
尖子生培养模式成效显著。学院大力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制订并积极推进“尖子生”培养计划。通过学生入校专业汇报初步确立专业尖子生,第二学年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微调,根据专业特性,在教学方面予以倾斜,并优先入团训练,成效显著。尖子生学生数占学生总人数30%。基本形成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素质拓展“三位一体”的培养体系。在理念上,主动适应文化艺术行业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对新时代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培养卓越人才。
培养方案逐年改进,专业学生参加国家级、省级比赛屡获佳绩。近三年学生获省部级及以上专业技能奖42项,在江苏省艺术学科排名逐年提高,为争创一流专业夯实基础。
学院积极组织各类高水平赛事,开展双创师资培训。学院成立创新创业示范区与龙吟合唱团、龙韵民乐团等学生社团,承担艺术类创新创业相关活动;学生广泛参与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积极举办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营造良好的双创文化氛围。
五、开放办学 国际视野
学院积极响应国家对外开放战略,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与国外高水平大学开展联合办学、联合培养,推动国际交流与合作。俄罗斯著名专家欧丽佳·波利亚科娃、亚历山大·波利亚科夫教授为我校长聘教授;学院定期举办国际学术研讨会,邀请国内外知名音乐学者、艺术家来校交流访问。如开展莫斯科国立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安德烈·皮萨列夫教授、美国著名钢琴家吉拉·戈尔茨坦教授来我校开展学术交流活动。
六、桃李芬芳 美誉江南
案例1:高可欣,中共党员,2021届毕业生,“苏北计划志愿者”,现为盱眙县官滩镇一名年轻的基层干部,曾参与“守护母亲河”、“疫情防控”、“文明卫生城市创建”等多种志愿活动;参与编撰《盱眙青年服务一本通》,获得“盱眙县新长征突击手”、“2021 年度江苏大学生志愿服务苏北计划优秀志愿者”荣誉称号。
案例2:秦佳妮,中共党员,2022届毕业生。曾获得国家奖学金、“江苏省三好学生”“江苏省优秀毕业生”等荣誉,现为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在读研究生。2022获第十四届中国秀乐国际芝术节桥中国声乐国际大赛高等师范院校表演组金奖、2023日本大阪神户国际艺术节高等师范院校组金奖、法国巴黎音乐大赛上海赛区声乐专场青年B1组金奖。
案例3:刘子龙,2023届表演专业毕业生,现就职于天津人民艺术剧院担任演员一职,出演《武则天》《海河人家》《原野》《玩偶之家》等多部话剧,获得业内及观众的一致好评。
案例4:龚彦溪,常州大学2020届本科毕业生,考入世界著名莫斯科罗蒙诺索夫国立大学并获得硕士学位,现在常州创办“龚彦溪个人钢琴工作室”,兼任新北“萱草花”合唱团、天宁“爱乐”合唱团艺术指导,2018年曾赴英国进修。2022年获“第六届央音全国青少年艺术展演全国总展演钢琴”优秀指导教师,2023年获“第九届少儿才艺总决赛”优秀指导教师,2023年获“第三十一届肖邦国际少儿钢琴比赛中国赛区”优秀指导老师。
常州大学音乐与影视学院成立时间不长,在学校各级领导的关心指导下,取得了几许成绩,但诸多方面还存在不少差距,也期待以本次审核评估为契机,遵照“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强”的工作方针,找准薄弱环节,找准问题,补齐短板,加强建设。以高度的责任心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行业人才需求的客观现实,紧扣“高质量”发展导向,为创办集音乐、舞蹈、影视表演为一体的现代化新型舞台艺术学科集群铺路架桥,为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地方领军型大学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