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巡礼】【周有光文学院】秉持“产教融合”的教育理念

   发布时间: 2024-08-09    访问次数: 10

周有光文学院坐落于我国长三角中心城市、古江南核心区、被誉为“诗国”的常州。学院中文专业教育历史可追溯至1984年开设的科技秘书专业(专科)。办学伊始,便秉持“产教融合”的教育理念。经过多年变革与发展,2011年设立中文本科专业。2014年中文专业划归国际学院,师资国际化水平显著提升。2015年中文专业与外国语学院合并组建周有光语言文化学院,设立周有光基金,推动专业可持续发展。2020年,中文专业独立设置为周有光文学院。截至目前,学院在校师生总数已超500人。

学院设有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现为校级一流本科专业、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和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专业立足江苏,辐射长三角、江南区域,满足本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培养具有综合文化素养,素质高、能力强的创新型专业人才。

一、加强党建引领力量,全面整合课程思政要素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周有光文学院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以党建工作为领航,以课程思政建设为重要支点,坚持专业提升与融合创新相结合的原则。为实现这一目标,学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建设一支新型师资队伍,开发一系列创新专业课程,开展一系列新型专业实践。通过这些举措,不断优化教育工作的整体格局和育人模式,从而实现“党建”与“育人”双重目标的相互促进。学院党总支及学生支部在党建工作中表现卓越,先后获得常州大学先进基层党组织、常州大学卓越党总支培育创建单位、常州大学党建标杆院系培育创建单位,学生支部获江苏省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教工党支部获江苏省高校“最佳党日活动”优胜奖等多项荣誉及表彰。




特色党日活动:“讲好一堂文学党课”——著名作家叶辛来院讲授《百年初心与红色文化》





师生开展暑期红色研学活动



学生微电影《觅渡》获全国奖项证书及拍摄现场

周有光文学院始终将课程思政建设视为深入贯彻“立德树人”任务的关键抓手。学院在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中明确贯彻落实课程思政的相关要求,将课程思政元素深度融入整个育人过程。目前,学院所设《现代汉语》课程已被批准为校级思政示范课程,《江苏地方文化史·常州卷》被列为校级课程思政重点培育教材。此外,学院还组织开展了多元化的课程思政品牌实践活动,如“红色经典读书分享会”“课程思政教学工作坊”“寻访红色·诗礼家族实践活动”以及“思政技能大比武”等。

课程思政教学工作坊

课程思政教学工作坊

红色经典读书分享会

寻访红色·诗礼家族实践活动

思政技能大比武

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打造文化教育新品牌

周有光文学院创新构建并实施了“文化、创新”双轮驱动、“导师引领、经典浸润、效能提升、特色强化”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其中,“两位导师分段引领”为学生提供了分阶段一对一的精准指导,引领学生以问题为导向进行学术研究,鼓励学科间的交叉融合,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同时,通过“细读经典研习浸润”的方式,学院打通了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由教研室教师开展基于全新文献、文化现场以及思政内涵的读书会,引导学生细读经典、领略学术前沿、强化基础知识和技能。此外,学院还通过“课程集群放大效能”的方式,依托基础、实用、新闻、影视以及创意写作等课程构建的写作及创新课程群,探索与企业共建实训基地的模式,进而提升课程的实战体验和实用价值,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实训平台。最后,学院通过“特色强化”,依托教师主持的国家、省市重点项目,挖掘并传承城市文脉,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紧密对接,在“产教融合”中持续强化专业特色。


为了进一步深化“双轮驱动、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学院着力打造了“苔岑雅集”系列活动。目前,该活动已逐渐成为学院特色育人品牌的重要组成部分。“苔岑雅集”包括文化大讲堂、读书分享会、教师工作坊和有光文苑等多种形式,旨在融教改、教研、科研和实践为一体,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

  三、持续深耕江南文化,助推课程内容常创新

近五年来,周有光文学院教师在核心及以上级别期刊发表学术论文近90篇,出版学术专著近10多部,科研到款总额达823万元。教师获批国家级科研项目8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8项,获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奖励5项。在江南文化研究和服务地方文化建设方面,学院更是承担并开展了100余项落地服务项目。这些项目既涉及江苏文脉梳理与挖掘,也涉及以常州为重点的历史文化名城创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修缮、工业文化遗产有效利用、老城厢复兴和江南水乡古镇集体申遗等服务地方文化建设的众多方面。此外,学院教师还结合国家、省部级教科研项目,积极拓展校外基地和校友资源,创设了多门校本课程。在这些课程中,教师们引入了数百件来自区域和行业的第一手珍稀文献和口述史料,实现了教学内容的源头创新。

 


四、塑造全面发展人才,领航学生教育新征程

周有光文学院始终秉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以满腔热忱和坚定决心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在学院积极引导和全力支持下,学生展现了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卓越的专业能力,不仅在学习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更在各类竞赛中屡获殊荣。学院学子在全国大学生网络文化节微电影作品征集、全国大学生文学作品大赛等15项国家级竞赛中表现突出,同时还在国际大学生英语语法挑战赛、江苏省青年科普科幻作品大赛等9项省部级竞赛中斩获佳绩。此外,在“江南杯”中国最美游记第七届文学大赛、观影《觅渡》“笔墨致敬三杰”主题征文等4项地区级竞赛中,所获荣誉数量也在全校名列前茅。

学院高度重视毕业生的升学与就业,准确把握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的形势,聚焦关键环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与就业观,鼓励学生积极投身社会实践,积极推动毕业生实现高质量就业。近年来,多位同学成功考入国内外知名高校继续深造;多位毕业生在机关、事业单位及基层教育等领域取得显著成就。其中,赵景、展望、林嘉倩、金子惠四位同学因在升学和就业方面的卓越表现,成为优秀毕业生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