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巡礼】【应用技术学院】应时创新,敏学善用——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

   发布时间: 2024-08-15    访问次数: 10

学院简介

应用技术学院成立于20205月,是常州大学主动适应江苏省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水平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而设置,主要负责江苏省现代职教体系贯通培养项目建设及人才培养管理工作。

学院积极推进与省内国家级示范、省级示范高职院校开展江苏省现代职教体系贯通培养项目,共承担中职与本科“3+4”分段培养、高职与本科“3+2”分段培养、五年制高职与本科“5+2”分段培养、高职与本科“4+0”联合培养四个类型的项目,现有项目总数72个,项目参与学生2492人,涉及合作中高职院校18个,校内专业学院9个。

学院狠抓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制定“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利用合作中(高)职院校与我校的合作企业资源与产教融合平台,加强专业与企业衔接,深度介入行业应用前沿,有效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构建“实践导向、专本衔接”的一体化课程体系,围绕人才培养目标,科学调整课程结构;搭建一体化实验实训教学体系,强化实践教学,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办学理念

学院秉承“应时创新,敏学善用”的办学理念,结合职业教育和本科教育的特点,着力培养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和过硬的实践动手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应时代之需,围绕二十大报告提出的“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总体要求,服务苏锡常都市圈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打造高质量发展样板,开展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创技术之新,聚焦产业未来发展和学生终身发展所需的关键能力梳理项目人才培养目标,根据OBE人才培养理念和规范要求将其全面融入毕业要求和课程体系,助力产业技术创新;敏博识之学,在具备扎实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弘扬人文精神,提高人文素养,让学生拥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坚持终身学习,适应产业升级的要求;善技能之用,推行“做中学、做中教”,以企业项目为载体,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倡导“一人双证”。高职阶段加强基础知识、基础技能和继续学习能力的培养,兼顾学生就业与升学的双重目标;本科阶段眼于专业技术、管理技术的提升,注重强化理论基础知识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施举措

1.创建以强强联合、专本融合、校企整合为特征的贯通培养模式,凸显类型特色

作为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选择“双高计划”院校及其品牌和优势专业,强强联手,对口开展联合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实现合作院校及合作专业之间的深度对接。在合作的院校中,“双高计划”学校占比39%;合作专业中,省级及以上品牌专业占比73%

在坚持高职和本科各自办学定位的基础上,形成了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专本优势互补、衔接贯通的培养体系。践行“前移工作重心,融通管理边界”的工作理念,实现专本院校双主体管理融合、专本前后阶段全流程闭环管理融合。在招生录取、学生培养、师资互动、质量监控、转段升学、就业创业等关键节点上协商确定,统一步调,教学管理做到不脱节、不缺位,相互衔接与融合。

推动校企资源优化整合,形成校企协同化育人机制。促进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同步规划,搭建行业企业与高等院校多元合作平台,推进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共同开发课程体系、共同构建资源平台,实现高等教育与产业企业的有效链接,促进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贯通培养模式在体系、路径、机制等方面的创新,为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了可复制、可示范、可推广的经验与做法,获得2021年江苏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2.构建以“实践导向、专本衔接”为核心的一体化课程体系,引发联动变革

创新性地提出了“夯实基础,亲近产业,对接岗位”的课程体系建设理念,基于“必需、够用”的基础理论知识,“相对完整”的实践技能,且具有适当延伸“张力”的要求,合理确定专本阶段课程内容的难度、深度、广度和能力要求,推进课程的综合化、模块化和项目化,既注重学生适应长远职业岗位变迁的综合能力培养,又注重学生适应当下就业创业的技术技能训练,开发专本衔接教材和教学资源,实施学分制、菜单式、模块化、开放型教学。在本科阶段突出学科专业核心知识与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既压缩了1/5左右的重复课时,又增加了理论课、实践技能训练和双创教育的课时,还增强了核心课程内容的整合性。建成6门国家级优质课程,4门省级优质课程,10门国家级教材。

 3.健全以“项目导向、持续改进”为理念的质量体系,提升项目办学质量

学院坚持“质量立院”的人才培养理念,依据人才培养目标,规范各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完善组织机构及质量保障制度,提高教学管理队伍水平,强化质量信息利用效能。制定《常州大学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贯通培养项目管理实施办法》,确定了教学管理、学籍管理、转段管理和学生管理等环节的明确要求和质量标准,为确保并逐步提高现代职教体系贯通培养项目质量提供了有力保证。

构建全方位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成立专家咨询委员会、教学指导委员会、质量管理委员会,对现代职教体系贯通培养项目教学质量和教学管理进行监测、评估、监督、咨询。目前,专家咨询委员会23人、教学指导委员会47人、质量管理委员会45人,共同开展质量保障工作。

 

实施项目负责人制度,形成了一支熟悉项目人才培养方向,专业学术水平高,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项目负责人队伍,为提高教学管理和教学评估工作水平提供了重要保证。项目负责人通过拟定项目建设规划、优化项目人才培养方案、组织开展与项目相关的教学研究活动、开展项目教学质量管理工作等环节统筹设计和组织开展项目规划、实施等建设工作,不断提高项目整体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为全面系统总结各项目的工作成绩和经验,理清项目建设与发展思路,强化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自2021学年开始,学院在充分分析和认真总结提炼的基础上,紧扣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贯通培养项目工作特点,分析项目基本情况,突出项目发展过程中的亮点、成就和经验,准确把握项目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撰写专本贯通项目教学质量报告,全面展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贯通培养项目质量和人才培养情况。 


办学成效

学院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旨归,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密围绕长三角地区重点产业领域,聚焦地方产业需求,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创新人才。近年来,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

学生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学术竞赛和创业计划竞赛、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集成电路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等省级以上比赛中斩获省部级奖项42项,国家级奖项9项;7名同学在EISCI、大学学报以及其他省级以上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9篇,申请软件著作权3项,申请专利2项;多名学生参与教师在研课题,科研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2023年,学院首届“4+0”联合培养项目毕业生中,考研升学率为32.3%10人考取华东师范大学、东南大学等高校研究生,1人考取公务员,大批学生进入省内相关知名企业工作,受到了用人单位的高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