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不再支持您的浏览器,360、sogou等浏览器请切换到极速模式,或升级您的浏览器到        更高版本!以获得更好的观看效果。关闭

综合资讯

首页  综合资讯  产教动态  正文

产教动态

江苏新时代本科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大讨论在常州大学举行

教务处 产教融合教育办公室 肖晨曦/文 宣传部/摄 通讯员/庄佳 审核/莫琦 发布时间:2024.08.07

为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推动新时代本科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85日至6日,由江苏省教育厅主办、我校承办的江苏新时代本科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大讨论在常州举行。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杨树兵出席并讲话。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刘庆到会作主旨报告。学校党委书记徐守坤出席并作交流发言,党委常委、副校长李忠玉,教务处  产教融合教育办公室、质量管理与评估中心、产教融合创新发展研究院、华罗庚学院、创新创业学院、阿里云大数据学院负责人及相关人员参会。全省本科高校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共200余人参加现场会议,1万人次在线同步观摩。会议由江苏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处处长徐庆,淮阴工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郑锋主持。

 


刘庆作题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所需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的主旨报告。他指出,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作为科技体制改革 “试验田”,充分发挥新型研发机构优势,在建设高水平科研载体、实施产业重大技术创新项目、共建企业联合创新中心、高质量链接创新资源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积极探索Co-op模式、项目制、书院进修制等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助力培育满足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的人才。

 

百度中国高校合作部副总监计湘婷以《人人都是开发者》为题,围绕百度大模型服务高校人才培养的产教融合实践进行了主题分享,重点展示了百度参与校企课程共建以及面向高校教师教学、学生自学、师生科研、校园管理等方面的模型开发与应用案例,充分凸显了人工智能在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作用。

 


会上,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常州大学、淮阴工学院等多所高校聚焦深化产教融合作经验分享。

 

校党委书记徐守坤以《以深化产教融合助推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常大探索》为题,介绍了常州大学深化产教融合工作的总体情况,并从学校深化产教融合的发展现状、面临问题和改革举措三个方面进行分享。他表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要求“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深入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是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2024年以来,学校围绕省督导组反馈情况,聚焦关键问题深入开展校内外调研,广泛邀请产教融合领域知名专家开展研讨论证,进一步提升深化产教融合认识,着力破解政策激励和内部改革等共性瓶颈问题。学校以完善产教融合体系化设计为核心,以产教融合型课程教材资源建设为落脚点,以培育交叉学科专业为突破点,以提升教师产教融合能力为关键点,以深化有组织科研为制高点,系统化推进产教融合改革创新,全力探索形成产教融合“常大方案”。学校聚焦组织机制创新,强化组织保障、政策保障和主体责任,统筹推进产教融合“十百千”工程;聚焦科技自立自强,发挥行业特色优势,前瞻性组建校企联合创新联合体;聚焦人才引领驱动,实施校企高层次人才“双主体引进”“双主体付酬”机制,深化产教融合工作获各级政府相关部门高度认可,示范性、影响力持续提升。最后,他以中以机器人产业学院课程《机器人学》为案例,进一步呈现了学校深化产教融合的特色化实践和创新性探索。

 


会议指出,全省本科教育系统要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充分领会、准确把握“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的重要内涵。要优化高等教育布局、分类推进高校改革,超常布局急需专业,完善学生实习实践制度,发挥好高等教育龙头作用,率先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

 


会议强调,产教融合是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的关键点和着力点。要深刻把握产教融合的本质内涵和规律特征,清醒认识当前高校推进产教融合存在的问题,主动作为,准确定位,完善机制,探索破解产教深度融合存在的瓶颈。要推进本科阶段对高校、师生的评价方式,突出人才和科技创新服务区域发展的实效,主动“走出去”,深入产业一线,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解决真问题。

 


以此次大讨论为契机,学校将深入学习贯彻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持续改革创新产教融合体制机制,深入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协同融合发展。下一步,学校将重点围绕战略新兴产业,统筹优化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布局,高标准开发优质产教融合型课程教材资源;培育布局智慧油气工程、电子信息材料等交叉融合新兴专业,提升专业链与产业链的匹配度、支撑度与引领力;深入实施“千师千企”行动计划,提升教师产教融合能力;深化有组织科研,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入融合。通过多方发力、多措并举推进产教融合,积极助力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取得新突破,切实推动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努力为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贡献“常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