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学校开展2025年度课程思政工作坊系列培训活动——瞿秋白政府管理学院课程思政主题讲座

▶ 4月23日下午,由教务处、产教融合教育办公室、教师发展中心主办,瞿秋白政府管理学院承办的2025年度“课程思政工作坊”系列培训活动在立言楼247会议室成功举行。瞿秋白政府管理学院院长宋林飞以“课程思政工作坊——习近平关于创新的用典与论述”为主题,详细阐述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创新的深刻见解,强调了创新对于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重要性。例如,“变化者,乃天地之自然”说明把握时代新变化的重要性;“新故相推,日生不滞”体现了激励创新的激情。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学院第二十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中等文中用典:“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强调了在传统文化中创新的重要性。在教育领域也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深入思考创新的教学方法。在活动的最后,宋林飞详细讲解了“守正创新”的理念,强调在教育领域教师们应当坚守教育的正道,同时勇于创新,为新时代的发展贡献力量。工作坊在一片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教师们纷纷表示将把所学知识和理念应用于日常教学之中,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未来人才。此次活动是瞿秋白政府管理学院贯彻学校工作要求,深入开展课程思政建设,不断提升教学质量的又

2025.04.29

学校开展2025年度课程思政工作坊系列培训活动——周有光文学院“汉语言文学课程思政评价体系建设实践与课程评估经验工作坊”

▶ 为深化课程思政建设,提升教师育人实效,4月23日下午,周有光文学院举办“汉语言文学课程思政评价体系建设实践与课程评估经验工作坊”。学院党总支书记焦洁庆、院长葛金华、副院长陈鸿、院长助理董文康、专业负责人靳瑞芳、中文系主任贺与诤出席活动,全体教师参加活动。工作坊由贺与诤主持。本次工作坊系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系列展示活动,葛金华、靳瑞芳、王丹三位主讲嘉宾分别围绕“从课程建设看课程评估”“课程思政融入文学史教学”“《现代汉语》课程思政体系建设”主题展开探讨。葛金华结合专创融合课程建设、课程评估的实践经验,以《常州文化史》为例,分享了课程思政建设架构和设计思路。他鼓励教师结合课程的专业特色,明确教学目标,以学生为中心,强调问题导向和跨学科的研究方法,通过文化史的设计与授课,奠定学生们的在地文化情感、知识和视域,真正从实际出发,发现文化研究的价值。靳瑞芳以鲁迅研究为例,分享了如何在文学史教学中“同向同行,协同育人”,围绕文化浸润、历史视野、价值引领和精神塑造四个维度,对文学文本展开细致分析。王丹结合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现代汉语》,介绍了课程的设计思路,以及近年来持续建设、改进的

2025.04.29

学校开展2025年度课程思政工作坊系列培训活动——实践课程思政专题讲座

▶ 为深化实践教学环节课程思政建设,提升教师育人实效,4月24日,常州大学教务处、教师发展中心举办实践课程思政专题培训,特邀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江苏省劳动教育优秀实践项目特等奖获得者程晓军副教授作《田间车间皆课堂,图纸蓝图总关情——在知行沃土中育红专》专题讲座,各学院专业负责人、系主任、实践课程负责教师参加了讲座,讲座由教务处实践科主持。程晓军以“新材兴农”专业劳动实践项目为切入点,强调实践育人需紧扣国家战略需求,在服务乡村振兴中厚植家国情怀。她指出,课程思政应立足专业与时代的“交点”,通过“实验室-车间-田间”三级实践链条,将技术攻关、劳动教育、价值引领深度融合,培养“懂专业、有情怀、能担当”的新时代人才。针对实践课程思政建设,程晓军分享了“政校村企四方联动”创新模式:依托秸秆制备生物基地膜专利技术,联动政府政策支持、高校科研攻关、农村实践基地与企业产业转化,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平台;通过“三融合”机制(场景融合、资源融合、队伍融合),学生在解决农田污染难题中深化“大国三农”使命教育。程晓军结合学院指导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的获奖经验,提出建立“专业支撑、学工支持、全员参与”

2025.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