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敬琏经济学院教师参加马工程重点教材统一使用培训
为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教材工作,依据教育部关于马工程重点教材培训的相关要求,由江苏省教育厅主办、南京审计大学承办的“本科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统一使用培训”于2025年10月17日顺利举行。在常州大学教务处、教师发展中心指导下,吴敬琏经济学院李晶晶老师现场参会,其他相关任课教师通过线上方式参与了此次培训。本次培训聚焦于近两年新出版或新修订的《中国金融学》等10种教材。其中,针对《中国金融学(首版)》教材,特别邀请了中央财经大学的李健教授进行讲解。李教授从当前中国金融教育教学改革的新任务出发,深入阐释了学科建设的新赛道。他结合落实国家事权、建设金融强国以及培养国家急需的高素质专业化金融人才的需求,明确了政治站位和原创性教材编写的重要意义。围绕本科《国标》中的金融本科专业核心课程群,李健教授确定了教学定位与原创性教材的编写思路,并立足中国金融学自主知识体系的 “四梁八柱”,重点解析了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以及原创性教材的框架结构。此外,他还依托教学资源数据库及信息沟通与反馈渠道,展示了原创性教材推广与配套教学资源的建设成果。此次培训深入贯彻了党的二十政管院教师参加江苏省“马工程”重点教材统一使用培训
10月17日,由教务处、教师发展中心组织我院选用马工程教材的教师在西太湖校区立言楼239会议室集中参加了“2025年江苏省本科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统一使用培训”线上会议。同期,学院续伊特老师赴南京参加线下培训。本次培训由江苏省教育厅主办、南京审计大学承办,特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等单位的10位全国马工程领域知名专家进行授课。培训聚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等马工程系列新版教材,重点围绕教材体系构建、核心内容阐释及教学实施要求等方面展开深入解读。马工程重点教材是体现国家意志、传承民族精神、培育时代新人的核心教学载体。通过此次培训,参训教师进一步认识到全面推进马工程重点教材统一使用工作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为今后高质量开展相关课程教学奠定了坚实基础。商学院教师积极参加2025年江苏省本科高校“马工程”重点教材统一使用培训
10月17日,由江苏省教育厅主办、南京审计大学承办的2025年全省本科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统一使用培训会顺利举行。根据学校教务处和教师发展中心的统一安排,我院组织相关教师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参加了此次培训。本次培训设主会场及四个分会场,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我院使用《管理学》《社会心理学》《组织行为学》等“马工程”重点教材的老师积极响应,其中一位老师前往现场参加培训,其余老师通过线上方式认真学习。培训期间,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等10位全国“马工程”知名专家授课,聚焦“马工程”系列新版教材,重点围绕教材体系、核心内容和教学要求进行深入解读。我院参会教师表示,通过此次培训,他们对“马工程”重点教材的编写理念和教学方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今后将更好地把教材内容融入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学校教务处和教师发展中心高度重视本次培训活动,精心组织安排,确保了培训的顺利进行。此次培训对于推动我院“马工程”重点教材的统一使用,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课程思政建设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通讯员/郭梦梦 审核/龙涌澜)体育学院组织教师参加2025年省马工程重点教材统一使用培训
10月17日,由江苏省教育厅主办、南京审计大学承办的2025年江苏省本科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重点教材统一使用培训会顺利开展,教务处、教师发展中心、体育学院组织教师以观看在线直播的方式参与此次培训。我院使用的马工程教材是《教育学原理》,该教材的培训由教材编写组专家项贤明教授主讲,他系统介绍了马工程《教育学原理》在指导思想、理论框架与内容导向上与传统教育学教材的差异,建议教师采用“理论精讲+案例研讨”模式将教材原理与学业负担、专业发展等现实问题结合,使教育学的普适性理论与中国特色及本土实践相适应。参训教师表示,通过培训明晰了教材的价值导向与实践要点,对运用教材来培养学生的正确教育观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法学院组织教师参加2025年省马工程重点教材统一使用培训
10月17日,由江苏省教育厅主办、南京审计大学承办的“2025年全省本科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统一使用培训”在南京举行。根据学校教务处、教师发展中心统一安排,学院积极组织专任教师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参加培训。我院张浩良博士作为任课教师代表参加了此次线下培训会。分会场上,余劲松和李浩教授分别发言,介绍了《国际经济法学(第三版)》和《民事诉讼法学(第三版)》两本教材的编写和修订亮点,对于用好用活“马工程”教材具有重要意义。(通讯员/毛安竹 审核/王禄佳)医工学院组织教师参加江苏省“人工智能+课程建设”线上专题培训
为进一步加强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推动智慧课程建设,赋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教学改革。近日,我院组织全体教师观看了由江苏省教育厅主办的2025年江苏省本科院校“人工智能+课程建设”培训现场直播。线上培训期间,各专业负责人、系主任、一流课程/智慧课程负责人及骨干教师围绕AI的实际应用、个性化学习路径设计、智能评价系统构建等教学问题展开热烈讨论,特别提出了当前智慧课程建设、AI赋能教育教学面临的困惑和难题,并共同探讨解决办法。此次培训为学院推进“人工智能+课程建设”提供了新思路。学院将持续深化AI与课程教学的融合,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与人才培养水平。(通讯员/许文浍 审核/张继延 编辑/王芳)商学院联合教务处、教师发展中心组织教师观看江苏省“人工智能+课程建设”培训直播
为响应江苏省人工智能与课程融合的发展号召,强化一流课程、智慧课程建设,9 月26日下午,商学院联合教务处、教师发展中心,组织学院一流课程负责人、智慧课程负责人及团队成员线上、线下观看江苏省“人工智能+课程建设”培训直播,同步开展学习与研讨,为课程改革赋能。此次培训聚焦人工智能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教师团队围绕“AI 与产教融合结合路径”“智能技术在课程实景教学中的应用” 等内容认真记录并进行研讨,解决商科课程实践教学难题,同时参考“智能+实景”思路,优化课程可视化教学环节。参与教师表示,此次活动专家授课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价值,对一流课程、智慧课程的跨领域借鉴与升级有重要指导意义,为课程建设提供清晰路径。后续商学院将联合两部门跟踪AI技术应用,推动培训成果转化,提升课程建设与人才培养质量。(通讯员/郭梦梦 审核/龙涌澜)大数据学院组织参加江苏省本科院校“人工智能+课程建设”培训
9月26日下午,教务处、教师发展中心、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阿里云大数据学院软件学院组织教师在西太湖校区图文楼818会议室集中收看由江苏省教育厅主办、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承办的2025年江苏省本科院校“人工智能+课程建设”培训,学院党委书记王峰、副院长胡超、学院各一流课程、智慧课程团队负责人、团队成员参加集体学习。与会人员重点学习江苏大学副教授、金属材料工程系主任罗锐主讲的“以产教融合为驱动:材料类专业课程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主题报告。报告中,罗锐从产教融合背景、产教融合型课程建设、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等三个方面,系统阐述了将产业真实需求、技术前沿动态有机融入课程体系与教学、创新能力培养全过程的有效路径。教师们认真聆听,并在会后围绕“人工智能+课程”如何深度融入专业特色、强化产教融合等议题展开了研讨。学院高度重视此次培训,将其作为提升教师数字素养、推动教学改革的重要契机。作为国家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单位,学院将以此次培训为新的起点,持续推进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鼓励教学创新,培育一批前沿交叉的“人工智能+课程”,切实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华院组织师生参加省“人工智能+课程建设”线上培训
为进一步加强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推动智慧课程建设,赋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教学改革,近日,学院组织智慧课程负责人、团队成员及授课班级学生代表参加省“人工智能 + 课程建设”专项线上培训活动。培训中,与会人员集中观看专家学者的专题报告,对人工智能赋能课程建设的思路和路径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观看结束后,大家围绕自身牵头负责的智慧课程进行交流研讨,提出当前面临的困惑和难题,共同探讨解决办法。通过此次活动,学院以智慧课程建设为契机,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提升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质量。机械学院组织学习“人工智能+课程建设”线上专题培训
为贯彻本科教育教学改革要求、提升人才培养质量,9月25日下午,乐行楼605会议室,教务处、教师发展中心及机械与轨道交通学院组织一流课程、智慧课程负责人及团队成员集中观看学习了2025年江苏省本科院校“人工智能+课程建设”线上培训。本次培训特邀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施大宁主讲题为《学为中心智能向善——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模式变革》的专题报告。施教授深入浅出地剖析了人工智能技术如何重塑传统的“教”与“学”关系,强调未来的教育必须坚定“以学生为中心”的根本原则。他指出,AI并非要取代教师,而是作为强大助手,帮助教师将更多精力投入到个性化辅导、启发式教学和创造性人才培养等更具价值的教学活动中,从而实现从“知识传授”到“能力与素养培育”的范式转移。在交流讨论环节,参训教师围绕AI的实际应用、个性化学习路径设计、智能评价系统构建等教学问题展开热烈讨论。大家一致认为,本次培训内容前瞻、案例详实,既有理论高度,又具实践价值,有效拓宽了教学视野,增强了运用人工智能赋能课堂创新、推动教学改革的信心与动力。微控学院组织参加江苏省本科院校“人工智能+课程建设”培训
为深入贯彻落实人工智能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发展要求,全面提升学院课程建设水平与教师教学创新能力,近日,王诤微电子学院、集成电路产业学院积极响应教务处、教师发展中心关于教师能力提升的工作部署,组织一流课程负责人、智慧课程负责人及核心团队成员、学院青年教师参加省“人工智能+ 课程建设”线上培训活动。培训过程中,学院采用“集中观看+ 交流研讨”的模式,提升学习实效。在集中学习环节,教师们认真聆听了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施大宁教授题为《学为中心智能向善——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模式变革》、江苏省教育厅高教处郭新宇调研员题为《人工智能赋能高等教育的探索与实践》的报告。观看结束后,学院以一流课程、智慧课程建设为核心,组织教师开展深入研讨,教师们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分享在课程建设中运用人工智能技术的经验与困惑,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下一步,学院将结合研讨成果,优化课程建设方案,切实将人工智能技术转化为推动课程质量提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强大动力。外语学院组织参加江苏省本科院校“人工智能+课程建设”培训
为积极应对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对高等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推动人工智能与专业课程的深度融合,9月26日下午,教务处、教师发展中心联合学院在立言楼431观看省“人工智能+课程建设”培训,学院领导、一流课程建设负责人及相关成员参加研讨学习。本次研讨培训旨在加强学院教师“人工智能+课程建设”融合设计能力,推动课程建设质量提升,培训会上分享了人工智能赋能课程的建设经验,探讨课程建设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案,以及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优化课程教学设计,提升教学效果。会上,参会成员也分享了各自课程建设的成果与经验,就课程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并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通讯员/何伊凡 审核/薛勇)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组织观看江苏省“人工智能+课程建设”培训直播
为积极应对人工智能时代对高等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深入推进教学数字化转型,9月26日下午,教务处、教师发展中心联合学院联合学院积极响应江苏省教育厅号召,组织学院教师在学院会议室集中观看了由江苏省教育厅主办、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承办的省级人工智能+课程建设培训直播。学院领导、各系部主任、专业教师及实验技术人员参加了本次学习活动。此次活动旨在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专业课程建设的深度融合,提升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本次培训以AI赋能教育创新为主题,汇聚了省内人工智能领域的知名专家和教学名师。培训内容涵盖智能课程设计理念、生成式AI在教学中的应用实践、数据驱动的教学评价体系构建等前沿议题。专家们通过详实的案例展示,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人工智能技术与课程建设深度融合的方法路径,为参训教师提供了一场内容丰富、视角前沿的学术盛宴。本次培训也邀请了多位在教创赛国赛中斩获佳绩的一线教师先后登台,结合自身参赛经历与日常教学实践,进行了精彩纷呈的主题分享。他们围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课程思政的创新路径”、“跨学科教学模式的探索”等前沿热点议题,展示了丰富多样的教学创新案石工学院顺利举办省“人工智能+课程建设”培训专题学习研讨活动
为积极响应并深入落实省教育厅关于举办“人工智能+课程建设”培训的号召,主动对接人工智能时代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新趋势与新要求,9月25日下午,在校教务处、产教融合教育办公室、教师发展中心的牵头与指导下,石工学院于乐行楼652会议室组织集中观看、学习与研讨活动。石工学院院长助理陈海飞、各教研室主任、校一流课程及智慧课程团队负责人及骨干教师出席并参与本次活动,活动由陈海飞主持。会上,参与人员集中观看由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施大宁主讲的专题报告“学为中心、智能向善——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模式变革”。施大宁教授系统阐释人工智能技术如何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教育范式转变中发挥关键作用,深入剖析AI在个性化学习路径规划、智能教学辅助、过程性评价反馈、虚拟仿真实践等方面的巨大潜力,以期确保技术真正服务于教育教学、学生成长成才的根本目标。施教授的报告高屋建瓴、案例详实,引发在场教师的强烈共鸣与深入思考。观看环节结束后,与会成员就报告内容展开了热烈的研讨交流,纷纷立足石工学院各专业特色与课程教学实际畅所欲言,分享在课程建设中引入AI元素的思路想法和探索实践。石油工程系主任窦祥骥谈到,体育学院组织参加江苏省本科院校“人工智能+课程建设”培训
近日,省教育厅组织开展省级“人工智能+课程建设”培训,该培训以线下参会和线上直播同步进行。为主动拥抱数智时代教育变革,精准把握人工智能与体育教育融合的实践方向,9月26日下午3点半,体育学院组织一流课程、智慧课程负责人及相关老师在体育馆新闻中心集体观看《人工智能赋能高等教育的探索与实践》讲座线上直播,讲座由江苏省教育厅高教处二级调研员郭新宇主讲。讲座中,郭新宇以人机物三元融合的新世界为切入点,结合中国科学院院士吕建提出的六个一切新认识,系统阐释了人工智能技术重塑教育生态的核心逻辑。他指出,新一轮科技革命背景下,高等教育需着力推进人工智能+学科专业体系建设,通过技术赋能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突破。通过本次讲座,学院将关注AI技术在运动训练分析、体质健康管理、课程体系优化等场景的落地应用,着力培养适应智能时代需求的交叉复合型体育人才,为体育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探索实践路径。近期,学校出台了《人工智能赋能本科教育教学实施方案》,校教务处与教师发展中心高度重视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改革,此次集中观看学习亦是响应学校号召,提高教师对人工智能的认识及AI工具的运用能力,助力我校数智时代教学工作的发展。音乐学院组织参加江苏省本科院校“人工智能+课程建设”培训
9月26日上午,音乐与影视学院连同教务处、教师发展中心组织观看省“人工智能+课程建设”培训,活动由副院长赵一兆主持,院长助理、一流课程建设负责人及相关成员参加研讨学习。本次研讨培训旨在加强学院教师“人工智能+课程建设”融合设计能力,推动课程建设质量提升,培训会上分享了人工智能赋能课程的建设经验,探讨课程建设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案,以及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优化课程教学设计,提升教学效果。会上,参会成员也分享了各自课程建设的成果与经验,就课程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并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通讯员/张欢欢 审核/赵一兆)城建学院组织参加江苏省本科院校“人工智能+课程建设”培训
为积极应对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对高等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推动人工智能与专业课程的深度融合,9月25日下午,教务处、教师发展中心联合学院在明行楼514会议室共同组织观看了2025年江苏省本科院校“人工智能+课程建设”培训现场直播。副院长许霞、各专业负责人、学院校级产教融合一流课程负责人及智慧课程负责人等参加了本次培训活动。培训伊始,全体与会人员认真观看了省“人工智能+课程建设”培训的实时直播视频,深入学习了关于人工智能技术前沿动态、赋能课程建设的模式路径、教学实践案例以及相关政策解读等内容。直播观看结束后,与会专任教师围绕“如何将人工智能与本专业教学实践有效结合”这一主题展开了热烈讨论。老师们结合各自专业特点与课程建设实际,分享了学习体会。与会教师一致表示,将积极响应号召,主动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同时老师们普遍认为,推进学院层面的人工智能课程建设,需加强顶层设计与规划引导,通过建立专业课程群、组建高水平课程教学团队、持续推进校级一流课程及教材建设等系统性举措,方能凝聚合力,取得实效。许霞在总结发言中强调,面对教育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大趋势,各专业教师必须主动求变,积极投身教学改学校开展AI赋能智慧课程建设专题培训
为进一步加强教育教学的数字化转型,推动教师智慧课程建设,9月18日,教务处、教师发展中心在科教城校区W6阶开展了AI赋能智慧课程建设专题培训。培训邀请了智慧树金课咨询师张艳群担任主讲嘉宾,100余名相关课程负责人参加了培训,培训由教务处副处长纪国剑主持。张艳群详细介绍了AI智慧课程的建设背景、价值、建设思路和教学应用等内容,并通过兄弟高校相关专业的智慧课程实例分享和实操演示,详细展示智慧课程教学管理、教学任务、AI工具辅助课前、课中、课后等关键运用模块,帮助教师更加直观地理解智慧课程建设价值及运行成效。会后,教师们进行了互动交流。近期,学校出台了《人工智能赋能本科教育教学实施方案》,加快推进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促进专业、课程、教材、实践、管理等核心要素数智化升级。下一步,学校将持续开展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改革系列培训,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与创新,共同推动我校数智时代教学工作的发展。学校举办第六届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专题辅导培训会
为积极备战第六届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以下简称教创赛),充分发挥大赛的示范引领作用,激发教师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能力,9月9日下午教务处、教师发展中心邀请第五届教创赛国赛一等奖获得者周本卫、省赛特等奖获得者陈乐两位老师进行经验分享。来自全校各学院80余名教师参加培训,会议由教务处副处长、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张洪文主持。陈乐从大赛简介、教学创新成果报告、课堂教学实录及附加材料、教学创新现场汇报PPT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在《化工原理》课程建设和教学实践中的思路和具体做法。周本卫从大赛概况、教学创新报告、课堂实录、现场汇报等方面分享了备赛经验及策略。他强调,申报书、创新报告、教学大纲、教学设计、课程讲授之间一定要环环相扣,相互印证,突出“创新”。学校历来重视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工作,特别是以教创赛为平台,对标省赛、国赛标准,积极培育选拔高质量参赛选手,通过系列培训,加强对参赛选手全方位、全过程的竞赛指导和支持,实现“以赛促教、以赛促研、以赛促改”,激发教师教学改革和创新动力,进一步拉动学校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水平。学校开展教学业务专项培训
为进一步提升各学院教务管理与服务水平、保证2026届本科生推免工作平稳有序进行,9月3日下午,教务处、教师发展中心在科教城校区教学主楼704智慧教室召开本学期第一次全校教学秘书业务能力培训。分管教务、学籍工作负责人及工作人员和各学院教学秘书参加了会议。会上,教务秘书赵先哲老师与大家分享了教学任务安排、期末考试组织等方面的工作经验。赵东老师以“教学秘书的冷与暖”为主题分享了自己在日常教学事务管理的工作方法以及对该岗位职责的独到见解。随后教务科工作人员给大家讲解了教学当量核算相关的注意事项。学籍科负责人对我校2026届推免政策进行了再次讲解,并对各位秘书就政策与推免工作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做了详细解答,确保推免工作有序开展,推免政策执行到位。学籍科工作人员针对推免系统的报名与审核进行了现场操作演示。此次会议进一步明确了教学秘书的日常工作目标与任务以及推免工作的相关细节,从而保证本学期教务工作顺利进行,确保2026届本科生推免工作顺利完成。